「台科大舉辦高教論壇登場 聚焦國際競爭力」媒體報導。

 

大學國際化 外籍生質重於量

 

(2012/12/18)

國語日報 楊惠芳/臺北報導

  多所大學校長昨天表示,大學國際化應重質不重量,以找到更多優秀學生為目標,如果只是增加外籍生的比率,國際生素質參差不齊,反而會降低大學水準。清大校長陳力俊指出,政府只提出外籍生人數以占學生總數百分之十為目標,方向太粗糙,外籍生素質須嚴格管控,才能確保大學品質。

  「一百零一年高等教育論壇——大學國際化研討會」昨天在臺灣科技大學舉行。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應邀分享「推動國際化的經驗與困境」,他說,該校有百分之十四的外籍生,外籍教師也占百分之十五,雖然國際化程度高,但也遇到很多困境,例如宿舍空間不足等。

  成大校長黃煌煇以該校為例指出,目前大學部國際生的平均成績低於臺灣學生,他擔心若只拉高國際生數量,這樣的國際化注定失敗。他認為,大學國際化不能只著重校園互訪,應從研究計畫帶動,才有實質效益。

  臺科大校長陳希舜指出,除招收外籍生,引進國外優秀師資外,大學也可透過跨國雙聯學制、海外實習、技職輸出等,提升師生國際競爭力。

 


高教國際化 別只顧著拚英文

 

台灣立報 (2012-12-17 22:42)

【立報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】大專院校的外籍學生越來越多,教育部希望2020年可達到學生總人數的10%,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17日出席高等教育論壇表示,台灣很多大專院校推動國際化,只著重校園互訪,吃個飯、握握手的形式根本是浪費錢,沒有意義;他認為大學國際化推動策略應重質不重量,建立學校特色,從研究計畫帶動才有實質效益。

101年度高等教育論壇-大學國際化研討會,台灣科技大學的印尼學生社於開場演出印尼傳統舞蹈。(圖文/楊萬雲)
▲▲101年度高等教育論壇-大學國際化研討會,台灣科技大學的印尼學生社於開場演出印尼傳統舞蹈。(圖文/楊萬雲)

  台灣科技大學與長庚大學17日舉辦「101年度高等教育論壇-大學國際化研討會」,邀請大學校長討論國際化策略,議題包括「大專校院推動國際化策略」、「各國高等教育推動國際化政策與做法」、「建置跨國頂尖研究中心對國際化之效益」,邀請台大校長李嗣涔等12所頂尖大學校長,及法國和德國等國家的在台協會,交流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做法。

 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陳希舜認為,高等教育國際化不等於英語化,不是只有簽署合作備忘錄、招收國際學生和增聘國際師資就是國際化,必須落實生活化,結合本土專業,才能發揮永續影響力。

 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陳希舜認為不是說英文就是國際化,落實生活化,與本土專業做結合,才能發揮永續影響力。(圖文/楊萬雲)

 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表示,香港有8所大學受政府資助,境外生比率幾乎都超過10%,連外國教授比率也有增加。以香港理工大學為例,有14%的外籍生、15%外籍師資。雖然學校國際化程度高,但也碰到很多困境,例如本地生反彈宿舍被外籍生占據,或使用同一種語言的學生群聚,不願意和不同語言的外籍生互動等。

  大學國際化研討會,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分享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際作法。(圖文/楊萬雲)

利用跨國計畫增進交流

  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說,成大從去年與歐盟合作,在材料、能源等領域研究獲得國際肯定,去年爭取擔任歐盟在台灣的聯絡樞紐,目前合作包括能源方面的波浪海洋能發電及大氣環境變化研究,並與俄羅斯、法國、美國和日本進行跨國合作計畫,藉由跨國合作計畫帶動師生國際交流,比起學校互訪更有效。

  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表示大學只著重校園互訪根本沒有意義,應從研究計畫帶動國際化,實質讓師生交流,才能真正發揮成效。(圖文/楊萬雲)

應嚴格控管外籍生素質

  「大專院校在國際化之餘,要找到優秀學生提升學術能量,若只為了衝高人數,實質意義不大。」黃煌煇指出,成大大學部的外籍生成績普遍輸給台生,而且差距不小,反而外籍研究生的表現普遍優於台生。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認為,需嚴格管控外籍生素質,確保大學品質,政府只提出外籍生人數占學生總數10%為目標,方向不明確,很多外籍生語文先備能力不足,課程大多又以英語進行,導致學習出現困難。

實際合作取代形式化互動

  黃煌煇強調,最好的推動國際化策略應透過計畫合作,讓教師與學生都能參與,才能發揮實質成果。他以成大為例,如工學院、醫學院和理學院的研究團隊,根據研究計畫,邀請國際學者以3到5人的團隊形式加入,建立3年以上的長期合作關係,進行研究並發表成果,國際團隊成員還可幫忙訓練台灣的人員,讓國際化程度更深入,提升實質效益。

 


教部:招10%國際生 大學校長:衝量不如重質

 

2012/12/18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智華/台北報導】

  行政院黃金10年計畫希望2021年大學境外學生數量可達學生總人數的10%、約15萬,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昨天批評,境外學生素質如果參差不齊,反而會拉低大學水準,衝量不如重質,各校應找出自己特色;清大校長陳力俊也持相同看法。

  台大校長李嗣涔則認為,量變可到質變,沒有量難有質。不過,很多大學畢業生都不出國留學,頂大可成立跨國頂尖研究中心,引進國外優秀團隊,在台灣培養人才。

  台科大、長庚大學昨天舉辦「101年度高等教育論壇—大學國際化研討會」,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指出,希望2021年讓境外生達15萬人;目前境外學生有5萬多人,約占4.5%。

  不過,黃煌煇指出,成大大學部外籍生成績普遍輸給台灣學生,但外籍研究生表現優於台灣學生。他認為國際化不能都衝量,各校要找出自己的策略。

  黃煌煇說,應該重視學術合作的國際化。目前就有3個國外團隊到成大long stay,帶著團隊跟該校老師合作研究。

  陳力俊指出,政府只提出外籍生人數以占學生總數10%為目標,方向太粗糙,很多外籍生語文準備不足,上課無法吸收知識,呼籲政府讓大學各自發揮。

  李嗣涔說,量變才能質變,目前台大境外學生比率約9%,未來希望至少達10%。

  不過,李嗣涔表示,以台大電機系為例,他大學畢業時9成學生都出國深造,現在只有10%到15%學生出國,「現在的人才在台灣,培養人才要在台灣」,因此要將最好的大學或研究團隊拉進來。

  包括台大、陽明等都建置跨國頂尖研究中心,對國際化有重大的影響。

  台師大校長張國恩說,該校國語中心「比台師大還出名」,一年招收3千多位華語生,開放報名3天就額滿,沒有獎學金,且不受經濟影響。